深秋到了,乌桕树叶片变红了,漫步乌桕林中,那艳丽的红色令人陶醉,《水亭秋日偶成》中“巾子峰头乌桕树,微霜未落已先红”正是对乌桕叶片变色的描述。
乌桕,为中国特有经济树种,《本草纲目》描述了该植物名字的由来:“乌桕,乌喜食其子,因以名之”。
自古描写乌桕“红叶”的诗句比比皆是。
唐朝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描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提到的“江枫”就是乌桕;
李白在《小溪秋色》“枫香乌桕两相依,红叶随风伤别离;群鸭岸边勤对镜,旧装渐褪换新衣”中提到了枫香和乌桕红叶,但对红叶离开树枝写的有点伤感;
晚清徐定超《咏乌桕》“家住枫林罕见枫,晚秋闲步夕阳中;此间好景无人识,乌桕经霜满树红”,则说家住在叫“枫林”地方却很少见到枫树,乌桕树在浓霜的熏染下满树变红,但这么漂亮的风景由于欣赏的人太少而感到遗憾。
宋代诗人杨万里在《秋山》中描述:“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桕与丹枫;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提到了乌桕红色叶片;其在《秋山》(之二)“乌桕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描述更是有趣,把乌桕形容为一个老染工,错把自己像铁一样的黑褐色染成了猩红色,利用拟人化手法更是写出了“人情世故”,“小枫树由于夜间偷喝了天酒”而使其叶片变红。
由于乌桕秋季呈现出的独特美,很多地方都开展了以赏乌桕红叶为主题旅游活动(如湖北大悟县),那一树树火红的乌桕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真不愧有“乌桕赤于枫,园林二月中”的美名
乌桕蒴果为梨状球形,成熟时黑色,内具有3种子,种子外被白色、蜡质的假种皮(下描述为白色种子)。秋冬季节果皮裂开后,白色种子就依偎在黑色果皮内挂满枝头,经久不凋,看去好似梅花盛开,呈现出另外一种美,“偶看桕树梢头白,疑是江海小着花”描写的就是乌桕的果实。
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也描述了类似风景,“余冬月山行,见桕子离离,误认梅蕊;将欲赋诗,偶读江岷山太守诗云“偶看桕树梢头白,疑是江梅小着花。”
乌桕有的品系是在秋季变成红色,而有的品系则是在秋季变黄,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
研究表明,乌桕叶片从绿变红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大幅下降,花色苷(主要为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含量显著增加,而类胡萝卜素变化较小;而黄叶品系的乌桕在秋季变色前后,花色素苷含量变化很小,和红叶品系不同的是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升高。故花色苷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大量增加是乌桕叶色变红或变黄的主要原因。
乌桕也具有一定药用价值,据中国植物志描述:其叶片中含有槲皮素、山奈酚、异槲皮苷、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等物质,具有杀虫,解毒,利尿和通便等功效;外用可用于治鸡眼,跌打损伤,湿疹和皮炎等。(选自栗茂腾科学网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