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景悟理——庐山游记

返回三江堂宋学与书法空间
1回复贴,共1页,点击数:951

从小到大,我学过的,了解到的与庐山有关的诗词句至少有两句:一句是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另一句就是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形象地写出了庐山地貌的迷和水的磅礴。而我有幸在今年暑假深切体会到了庐山的这两点美处。

上周六,我、弟弟和爸爸坐动车来到了庐山市寻访美丽的庐山。由于到达庐山市时时间已晚,我们就先下榻旅店、填饱肚子,打算明天坐出租车前往庐山并上庐山。

虽然早就知道庐山环境保护得很好,但到达庐山时,我还是被她的绿所震撼:层峦叠翠、苍翠欲滴……感觉一切用来形容绿的词汇都能用在她身上。

正当我苦于如何才能形象地用一个词形容庐山的美时,恰巧听到司机大姐高谈阔论庐山里面就像个城市一样,不用怕饿着……”听了这句话,我灵感突发,想起《绿野仙踪》中的绿色王国奥茨国,就决定给庐山这个美不胜收的地方起个雅号奥茨国

一路上,司机大姐就像最忠实的向导,不停向我们介绍庐山的风光美景,而我却注意到:越向山上行驶,一路伴随着我们的雾便会越来越浓。我把这个小发现告诉了司机大姐。司机大姐听完我的话,笑着说:要不然怎么说我们庐山是避暑胜地呢?这儿因为经常下雨,气温比较低……”我并没有仔细听大姐的讲解,因为我正在结合这里的浓雾再次品味贾岛《寻隐者不遇》中最后两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结合此景,感觉对这整首诗的理解更深刻了,怪不得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呢!

大姐按照约定,把我们送到牯岭镇”——即绿色上一个绝大部分景点相隔较近的小镇,进入牯岭镇后,感觉我不是身处山中,而是进了城市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没想到古人的诗句到现在还适用呢!等我们安排好住宿,大姐就留下电话号码下山了。我们就沿路返回,去寻找庐山上的景点。

由于毛主席曾在庐山召开了两次会议,庐山的人文景观就主要和革命有关。这里就拿美庐来说吧!

美庐看起来只是一幢相当于现在平房的旧别墅,但其中的内涵可不少,就连名字都至少有三个意思:美丽的房子、美丽的庐山和宋家三姐妹中的第一夫人宋美龄居住过的房子。而且,美庐是世界上唯一一幢共产党与国民党最高领导人都居住过的房子。院子中的卧石上还有蒋介石亲笔书写的美庐两个大字。

走进美庐,首先要登上那一阶阶石阶,触碰历史的遗迹。进入美庐,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蒋家昔日的家庭布局。虽然蒋家住处的布局十分简约,但其中的物品与周总理的简朴不同,美庐中的物品几乎全是外国货:宋美龄的德国钢琴、宋美龄的精装英文书籍等,据说连那张宋美龄睡过的床都是英国的高级木料做成的。而且据说美庐以前还展览了银制茶具、1.2米高的透雕象牙等。尽是一种奢华之象。

虽然美庐透出的气息十分奢靡,但也是不可或缺的人文景观。我相信,吸引广大中外游客的应该是其中陈列的老照片。展览在最后的那些照片就像默片回放,刻下那时一寸寸的时光——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蒋介石一家与常人无异的一面:野餐、游玩;在这里,我们常人拉近了与名人的距离。怪不得有人说:“‘美庐’是记录历史的真实载体。游人在这里沉思,历史在这里沉思!

庐山之行的第一天,我们主要在上午游玩。我们游玩了很多人文景观,比如:周恩来纪念馆、庐山会议旧址等。而庐山之行的第二天,则让我感受到庐山水的磅礴之美。

我们一大早就从旅馆出发,坐出租车前往早就约定好要去游览的景点:三叠泉。但出租车只能送我们到关卡——也就是庐山观光车中的一个车站。在这里,我们等了几十分钟的观光车。终于,观光车“姗姗来迟”。我坐在车中,发现车上许多东西上都有“不到三叠泉,不为庐山客”的字样,便很庆幸爸爸的选择——要是到过庐山却没有到过三叠泉,那听了不是要给人笑掉大牙吗?

到了三叠泉的入口,向下一看,那石阶仿佛走不到尽头,令人望而生畏。果然,亲身一走,只见那道路绵长蜿蜒,不见尽头。愈下楼,脚愈软。然而这不是前往三叠泉途中最大的困难,最大的困难在于心理的恐惧:心里想着不能摔跤,手脚却不听使唤地抖动。再看看一边的轿夫:他们脸不红气不喘,显然不只是身强力壮的原因。

仔细一看,同一个人竟是由不同的轿夫分次抬向三叠泉的!原来这里的轿夫能久运人而不累的秘密竟出自于此!看着一旁得意的坐轿人,我心里充满了羡慕,但最终还是咬牙咽下这个念头,继续努力爬山。

也不知爬了多久,我听到了滔滔水声,快了,就要到达三叠泉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已经可以看到三叠泉了,三叠泉的磅礴非同小可,我们站在离瀑布相隔十来米的平台上,瀑布的水像雨一样飘洒在我们身上,那滔滔水声仿佛是阵阵雷声……

老爸!老姐!这儿超凉快!瀑布的方向传来弟弟的声音,那儿可以下来!”他指着一旁的楼梯叫着。我狞笑了几声,随即冲入水中,和弟弟打起了水仗……

回到入口的途中,虽然一路都是吃力的上坡路,但却比去三叠泉途中的下坡路更能保持平衡,心里也更轻松些,不用担心摔跤。难怪说上坡容易,下坡难!

下山时,我们坐的是缆车,隔着透明的玻璃,看着窗外的叠翠。心中不禁想:这一路的历程简直就是在告诉我——读书可以学习,游景可以悟理!

                                                                                    666666


2018712日星期五 

1楼 2018/07/13 13:31

期望再游奥茨国:)

2楼 2018/07/13 14:05 收起回复
您未登录,没有发贴权限[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