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的下半场

返回业界专区
0回复贴,共1页,点击数:358

知乎.jpg

图片来源图虫

文丨方浩

关于知乎新一轮融资的消息传了一段时间了。昨天下午,知乎召开发布会,宣布推出“海盐计划”,而在发布会的尾声,播出了一段周源的VCR小视频,当大家以为他要做总结陈词的时候,没想到他正式宣布知乎刚刚完成2. 7 亿美金的E轮融资。

落袋为安。以周源的性格,投资款不到账是不会官宣的。单笔2. 7 亿美金的融资额,不仅高于知乎此前数轮融资之和(1. 8 亿美金),而且也是今年以来为数不多的独角兽成功融资案例。据说这一轮融资之后,知乎的估值已达 24 亿美金。根据接招得到的消息,此轮的领投方是尚珹资本,腾讯、高盛、今日资本等原有股东继续跟投。

过去这半年,有超过 20 家中国互联网公司上市或者递交招股说明书。背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级市场融资遇阻,迫不得已转向二级市场募资。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形势都不太好:破发的破发,裸奔的裸奔,流血上市成为主旋律。

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了一家私募基金而不是BAT领投,至少说明了两点:一、知乎在一级市场还是香饽饽,还远远没到必须靠巨头接盘或者流血上市才能为继的地步;二、创始团队依然拥有公司控制权,拿什么钱、走什么路,自己说了算。

底气来自数据。 2014 年,知乎获得B轮投资的时候,只有 600 万用户,而到今年 6 月底,这个数字已经变为1. 8 亿;即使与一年前相比,用户也增长近一倍;目前知乎用户每日人均使用时长达到 60 分钟。

知乎一直备受外界关注的商业变现,从去年正式开始商业化以来,也终于拿出成绩:今年上半年商业广告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增长 340%;目前知乎在知识市场已提供超过 1. 5 万个知识服务产品。

如果中国存在一个知识市场,毫无疑问知乎已经是这个市场里估值最高的独角兽了。放在 2011 年知乎上线的时候,别说知乎会不会成为独角兽,就是有没有这么一个市场都要打上问号。

七年前,周源同样在一封内部邮件中说:

我们相信一点,在垃圾泛滥的互联网信息海洋中,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是绝对的稀缺品,知识──被系统化,组织化的高质量信息──都还存在于个体大脑中,远未得到有效的挖掘和利用。知乎提供了一个产生、分享和传播知识的工具,我们鼓励每个人都来分享知识,将每个人的知识都聚集起来,并为人人所用。

“这是知乎最开始的设定,直到今天,这个初心始终未曾改变。”周源说。

显然,从创业之初,周源就把知乎的切入点定义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也就是今天红遍大江南北的“知识”二字。但在 2011 年前后,知识市场是个绝对的小众市场。

当年互联网创业的主要风口是信息和资讯,即大众市场。今日头条出现的时候还被认为是与三大门户无异的新闻客户端,毕竟都是提供面向大众市场的信息传播,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说今日头条通过推荐引擎这个技术手段重新定义了信息分发,知乎则是通过品类创新重新拓展了信息的厚度和深度。

今天在知识市场我们会看到很多这样的公司:起初都是瞄准内容生产和传播,与知识毫不相干,到最后都给自己竖起了“知识付费”的大旗。就是一开始明明做的是别的事情,但看到知识付费的风口起来之后,纷纷给自己贴上新标签。

知乎的不同之处在于,从网站上线一直到今天,始终没有离开过两个坐标:它们分别是社区和知识。社区靠知识来“带”,知识靠社区来“养”。这个事的难点在于,你要做好长期厮守小众市场的准备。可想而知,当其他公司不停追风口、树大旗的时候,知乎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但任何小众市场都有一个临界点。正如知乎投资人、今日资本创始合伙人徐新所说,内容生产和消费的双边效应一旦形成,护城河就会很深,即使有竞争对手模仿,也很难带走KOL和用户——这就是社区的价值:临界点一到,小众市场就会变为大众市场。

之前朋友圈有一句非常著名的鸡汤,叫“延迟满足感”。这个词放到知乎身上,其实也是成立的。相对于海量的信息,知识当然只是其中的一个稀缺品;而知乎通过近 8 年的坚守,把这个稀缺品变成了“ 7 个中国人中就有 1 个人使用”的准刚需市场。

知乎投资人、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李朝晖说,腾讯之所以连续投资知乎,主要基于两点:一是内容丰厚度的拓展,二是用户群的不断延伸。意思就是,知识市场的内涵和外延同时都在拓深、拓宽。

当互联网把所有能够比特化的领域都搬到网上之后,不仅是信息爆炸了,其实对知识的需求也暴增了。信息只是解决了“what”的问题,要需要知识解决“why”的问题。

Why?其实人对知识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只不过以前受限于中心化的媒介(报纸、杂志、电视等),无法随时随地获取知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知识从稀缺品变成了刚需品。

知识不再稀缺,但知乎已经变成稀缺品公司。据我所知今年以来所有新闻客户端的数据都在下降,这说明纯信息分发的市场价值在递减,而知乎此次逆市融资,也恰恰说明知识市场的价值在递增。如果说互联网上半场解决的是信息的不对称,下半场要解决的就是知识不对称。

知乎最早的投资人、创新工场管理合伙人汪华说:

最近几年,整个中国互联网一直在挖掘下沉人口红利,无论是抖音、微博、头条,都在忙着下沉和娱乐化,然而中国的 14 亿人口里面,有 5 亿是城市化的、受充分教育的城市人口,这 5 亿核心人口的一些向上的、有用的、工具化的需求反而是在被忽视的过程中。当大家忙着追逐更容易的人口红利,知乎却在一个更难的领域里,勤勤恳恳地占据了一个稳固的角色。

某种程度上,知乎是一家“反风口”公司:一开始并没有走“大众、刚需”的市场,而是选择了一个看似冷门、实则需要时间去触发的大市场,即红利延后。所以说,知乎不是一家顺着人口红利起来的公司,而是一家顺着人口需求红利起来的公司。风口再大,也要等待需求的规模效应。城市里 5 亿人口的需求,知乎只完成了其中的1. 8 亿,路还长。

周源说,“知乎的过去和现在:做正确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正确的事难就难在风口可能并非决定性因素。衡量一件事难易程度,看看我们手机的首屏就知道了:做容易的事的APP都慢慢消失了,做难的事的APP永远有一席之地。




1楼 2018/08/10 15:51
您未登录,没有发贴权限[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