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球新网络的「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美国当地时间 2 月 22 日晚,SpaceX 公司在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使用猎鹰 9 号火箭,成功发射了西班牙军用观测卫星 PAZ。不过,更值得关注的,反而是 SpaceX 此次发射所携带的「私货」——两枚用于测试的原型卫星 Microsat-2a 和 Microsat-2b。
这两枚测试卫星的成功上天,标志着埃隆·马斯克的近地卫星网络 Starlink 计划的正式开启。刚把 Roadster 跑车送去火星,马斯克又开始了「放卫星」之旅。
2015 年,当 SpaceX 还在苦苦测试火箭回收时,闲不住的马斯克就向世人宣布了 SpaceX 的新计划——Starlink 卫星网络。从名字可以看出,马斯克的计划是在地球上空组建一个用于通讯的卫星星座网络,据悉,如果 Starlink 项目成功,SpaceX 的卫星网络将能向用户提供高达 1Gbps 的高速网络。
要达到这个网络速度,意味着 Starlink 的卫星不能处于距地球 3.5 万公里以上的地球同步轨道,而只能处于近地轨道;后者意味着要想进行全球覆盖,则需要大量的卫星来「补位」。相对于传统轨道卫星不到百颗的数量,SpaceX 在 FC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申请的第一期卫星数量为 4425 颗,如果计划成功,这些单颗重量为 386 公斤的小型卫星,将分布在距离地球 1110 公里至 1325 公里内的近地轨道中。
可怕的还在后面,第一期卫星部署完毕,SpaceX 还计划在距地球 340 公里的轨道中部署超过 7500 颗卫星,组成卫星网络的「第二军团」。也就是说,Starlink 全部完成的话,SpaceX 将向轨道发射 12000 颗卫星。对比一下,目前全球在轨服役的卫星不到 2000 颗,不足 Starlink 计划的六分之一。
根据华尔街日报消息,SpaceX 预测在 2025 年时 Starlink 的卫星网络用户将达到四千万,营收为每年 300 亿美元。
马斯克并不是第一个谋划卫星通信网络的巨头,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摩托罗拉就推出了铱星计划(Iridium),希望发射 66 颗轨道卫星,组成一个以提供语音和低速数据为主的「天空蜂窝网络」,与地面通信网络相抗衡。由于技术原因,铱星计划最终失败。而在新世纪后,重组的新铱星定位为地面通信的补充,成功于 2011 年创收 3.84 亿美元,并在 2012 年获得 20 亿美元投资,开启新铱星(Iridium NEXT)计划。
另外,OneWeb、Telesat 等公司同样将目标定位为天空通信网络。与 Starlink 构成直接竞争关系。其中,OneWeb 计划发射 648 颗卫星组网,为数亿人提供网络宽带的愿景也拿到了来自软银、维珍、空客等大公司超过 17 亿美元的融资,可见资本对项目的认可。就在 2017 年 9 月,SpaceX 还和 OneWeb 以及 Telesat 在卫星频段上,在 FCC 争得不可开交。
不过,相对于竞争对手,SpaceX 的最大优势无疑是自由的发射机会,用自家猎鹰火箭发射 Starlink 卫星,简直相当于用 Uber 顺便送外卖。值得玩味的是,如果 SpaceX 没有将火箭发射的价格压得这么低,很可能商用卫星领域的竞争还不会这么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