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在这篇小说里记述了时空中庞大的生命 广阔浩瀚的思考
刘慈欣老师可谓中国科幻第一人——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在座的各位……有不服的你大可以站出来说说在当今中国还有谁的科幻作品比他强,小编马上去拜读。
刘慈欣老师除了写出了《三体》这样的鸿篇巨制,在没出大名之前,也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中短篇小说,其风格延续了他一贯的空灵大气,幻想雄奇浩瀚,充满了一种超脱的美感。其小说可谓雅俗共赏,既扎根于这广袤的大地,又仰望那无垠的星空。
今天小编要说的,就是刘慈欣的一篇短篇小说《思想者》,其包含在小说集《时间移民》中。在小说中,作为脑外科见习医生的男主邂逅了美丽文静的天文学家女主,他们一起在天文台闲聊,女主大谈观测到的太阳闪烁:
“最近我们观测到太阳的—次闪烁,其剧烈的程度和波动方式在近年来的观测中都十分罕见,这幅画就是它那次闪烁时辐射能量波动的曲线。呵,我散步时 喜欢收集山上的雨花石,所以……” ——《思想者》选节
而男主呢,则做了大多数男人都会做的事,哈哈,不要想歪,其实是对美女偷偷的暗中观察:
但此时吸引他的是另一条曲线,那是信号灯的弱光在她身躯的一侧勾出的一 道光边,而她的其余部分都与周围的暗影融为一体。如同一位卓越的国画大师在 一张完全空白的宣纸上信手勾出的一条飘逸的墨线,仅由于这条柔美曲线的灵气, 宣纸上所有的—尘不染的空白立刻充满了生机和内涵……在山外他生活的那座大 都市里,每时每刻都有上百万个青春舰丽的女孩子在追逐着浮华和虚荣,像一大 群做布朗运动的分子,没有给思想留出哪怕—瞬间的宁静。但谁能想到,在这远 离尘嚣的思云山上,却有一个文静的女孩子在长久地凝视星空…… ——《思想者》选节
男主临走时还恋恋不舍,恋爱的感觉是酸酸甜甜的吗?哦呵呵:
十分钟后,救护车在月光中驶离了天文台。后来,他渐渐意识到自己的什么 东西留在了思云山上。 ——《思想者》选节
留在山上的当然是一颗红心罗,不过后来男主还是像狗血的韩剧一样和别人结婚了,毕竟有时候轻松的一别即是永远,再没有回头路可走。可是大刘还是让他们在未来的某一天重逢了,剧情需要,理解理解:
他是第一次在充足的光线下看到她,她与自己想像的完全一样,对此他并不 惊奇,但转念一想已经十年了,那时在月光和信号灯弱光中隐现的她与现在应该 不太一样,这让他很困惑。
她见到他时很惊喜,但除了惊喜似乎没有更多的东西:“医生,您知道我是 在各个天文台巡回搞观测项目的,一年只能有半个月在这里,又遇上了您,看来 我们真有缘分!”她轻易地说出了最后那句话,更证实了他的感觉:她对他并没 有更多的东西,不过,想到十年过去了她还能认出自己,也感到一丝安慰。——《思想者》选节
他们见面后又开始聊工作,而且是女主的工作。小编看出来了,女主其实是个工作狂,难怪看不见男主的真心,说不定现在还是单身:
“你能够查到十年前的那条太阳闪烁曲线吗?日期是那年的4 月23日。”
“当然能,”她用很特别的目光看了他一眼,显然对他如此清晰地记得那日 期有些吃惊。她来到电脑前,很快调出了那列太阳闪烁波形,然后又调出了墙上 的那幅画上的人马座α星闪烁波形。她立刻呆住了。
两列波形完美地重叠在一起。 当沉默延长到无法忍受时,他试探着说:“也许,这两颗恒星的结构相同, 所以闪烁的波形也相同,你说过,A 类闪烁是恒星深层结构的反映。”
“它们虽同处主星序,光谱型也同为G2,但结构并不完全相同。关键在于, 就是结构相同的两颗恒星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都是榕树,您见过长得完全相 同的两棵吗?如此复杂的波形竟然完全重叠,这就相当于有两棵连最末端的枝丫 都一模一样的大榕树。” ——《思想者》选节
最终他们发现了,星球闪烁的相互传播:
现在事情清楚了:两个相同的闪烁出现的时间相距8 年零6 个月,正好是光 在两颗恒星间往返一趟所需的时间。当太阳的闪烁光线在4.25年后传到人马座α 星时,后者发生了相同的闪烁,又过了同样长的时间,人马座α星的闪烁光线传 回来,被观测到。——《思想者》选节
由于男主还是对女主恋恋不舍,于是找了个理由约定在7年后见面,来观察传播到天狼星的闪烁。
而7年后的再见面,天狼星真的那样闪烁了,他们还想观察传播到的更多星球,却发现人的寿命是如此的短暂:
“但这种事情,这种已超出了所有现有理论的怪异,要想让科学界严肃地面 对它,还需要更多的观测和证据。” 他说:“我知道,下一个可观测的恒星是……” “本来小犬座的南河二星可以观测,但五年前该星的亮度急剧减弱到可测值 以下,可能是漂浮到它附近的一片星际尘埃所致,这样,下一次只能观测天鹰座 的河鼓二星了。”
“它有多远?” “5.1 秒差距,16.6光年,17年前的太阳闪烁信号刚刚到达那颗恒星。” “这就是说,还要再等将近17年?” 她缓缓地点点头:“人生苦短啊。” 她最后这句话触动了他心灵深处的什么东西,他那被寒风吹得发干的双眼突 然有些湿润:“是啊,人生苦短。”
她说:“但我们至少还有时间再这样相约一次。” ——《思想者》选节
17年后的再见面,高潮来了,他们结合各自的专业知识,一致同意他们观察到了宇宙的思维过程:
“这是恒星闪烁传递模型吗?!啊,真美,难道……你已经预见到这一切?!” “我确实猜测恒星闪烁传递是宇宙间的一种普遍现象,当然是仅凭直觉。但 这个东两不是恒星闪烁传递模型。我们院里有一个脑科学研究项目,用三维全息 分子显微定位技术,研究大脑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这就是一小部分右脑皮层 的神经元信号传递模型,当然只是很小很小—部分。”
她着迷地盯着这个星光窜动的球体:“这就是意识吗?” “是的,正如巨量的0 和1 的组合产生了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一样。意识也只 是由巨量的简单连接产生的,这些神经元间的简单连接聚集到—个巨大的数量, 就产生了意识,换句话说,意识,就是超巨量的节点间的信号传递。” 他们默默地注视着这个星光灿烂的大脑模型,在他们周围的宇宙深渊中,飘 浮着银河系的千亿颗恒星,和银河系外的千亿个恒星系,在这无数的恒星之间, 无数的A 类闪烁正在传递。 ——《思想者》选节
你能想到吗?宇宙也是有意识的,它是我们这个时空中最庞大的生命,拥有最广阔浩瀚的思考。其实我也早该想到,只有这么点物质的大脑,就可以创造出如此璀璨的文明。宇宙之大,拥有我们不曾拥有过的近乎无限的可能。这或许就是所谓真正的神明吧!把宇宙称之为神,小编心服口服。俗话说“以小见大”,生命万物应该都是以宇宙为模板,为原型,这才是时间与空间中蕴含的大道。
最后小说在男女主角感叹生命的渺小与短暂中结束,留给读者的是无限的瑕想和凄美的感受,其实刘慈欣让男女主角最终没有在一起来也是很对的手法,毕竟人生要留值得回味的遗憾,得不到的才是最美好的嘛:
“‘他’在想什么?”她突然问。
“现在吗?”
“在这34年里。” “源与太阳的那次闪烁可能只是一次原始的神经元冲动,这种冲动每时每刻 都在发生,大部分像蚊子在水塘中点起的小涟漪,转瞬即逝,只有传遍全宇宙的 冲动才能成为一次完整的感受。”
“我们耗尽了—生时光,只看到,‘他’的一次甚至自己都感觉不到的瞬间 冲动?”她迷茫地说,仿佛仍在梦中。 “耗尽整个人类文明的寿命,可能也看不到‘他’的一次完整的感觉。” “人生苦短啊。” ——《思想者》选节
所以说,宇宙才是人类真正的上帝,人生与之相比,渣子的渣都不如啊。小编想起了刘慈欣小说里的一个笑话:
上帝啊,一万年对你是多么短啊!
上帝说:就一秒钟。
上帝啊,一亿元对你是多么少啊!
上帝说:就一分钱。
上帝啊,给我一分钱吧!
上帝说:请等一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