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陈伯之书》的第四段,该段落原文为“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后衍伸为“江南三月,草长莺飞。”

返回三江堂宋学与书法空间
0回复贴,共1页,点击数:1785

微信图片_20190515215156.jpg

出自南朝梁文学家丘迟所写的一篇书信《与陈伯之书》。


这句出自《与陈伯之书》的第四段,该段落原文为“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后衍伸为“江南三月,草长莺飞。”


原文(精选):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翻译:


暮春三月,在江南草木已生长起来,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一群一群的黄莺振翅翻飞。(如今与梁军对垒)您每当登上城墙,手抚弓弦,远望故国军队的军旗,战鼓,回忆往日在梁的生活,岂不伤怀!


这就是(当年出亡到魏国的)廉颇仍想作赵国的将帅,(战国时魏将)吴起曾望着西河哭泣 的原因,都是(人对故国的)感情。难道唯独您没有(这种)感情吗?切望您能早定良策,弃暗投明。




扩展资料:


与陈伯之书创作背景:


历史上晋朝与隋朝之间二百年的南北朝可以说是中国内战不断,纷争不休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在江南以建康(今南京)为中心,相继建立过宋、齐、梁、陈四朝;在北方经历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朝。不是外部入寇就是重臣造反,上演了一幕幕你刚唱罢我登场的历史闹剧。


作者和陈伯之本来都是齐朝大臣,一个官至太中大夫,一个是冠军将军、骠骑司马。丘、陈二人虽是同朝为官,却是文武相对,德行相反。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后来作者《与陈伯之书》的产生。


梁武帝天监四年(公元505年),梁武帝命临川王萧宏领兵北伐,陈伯之屯兵寿阳(今安徽寿县)与梁军对抗,萧宏命记室作者以个人名义写信劝降陈伯之。《与陈伯之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一封政治性书信。陈伯之收到这封劝降信后,为书信的情理所慑服,不久就率八千之众投降。


赏析:


纵观全文,作者打的攻心战,对其心理的攻势处于有张有弛的交替变换中。忽而威门,忽而苦劝;一会儿是大义凛然的使者,一会儿是为其着想的老友;先晓之以理,后摄之以势,再动之以情在这样的攻势下,陈伯之的心理防线崩溃。


此文的**个特色即多处采用对比手法,文中不仅包括陈伯之自己昔荣华与今狼狈的纵向对比,丘迟和陈伯之之间的情况进行对比,既以深明大义进行感化,又用现实形势进行利导确,收到这封书信,陈伯之一方面为信中情感所动,另一方面迫于形势,“乃于寿阳拥兵八千归降”。


此文第二个特色虽是骈文,但用典较少,而且力求摒弃晦涩冷僻之典,尽量写得明白晓畅,具体实在。全文基本使用偶体双行的四六句式,但注意参差变化,具有音乐美及和谐的节律感。作者突破了骈文形式上的束缚,克服了南朝骈文大多形式华美、内容空洞的弊病,自出机杼。


1楼 2019/05/15 22:53
您未登录,没有发贴权限[点此登录]